跳转至

凯恩斯经济学

什么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一种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经济中的总支出及其对产出、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它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 20 世纪 30 年代开发,旨在应对大萧条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信念是政府干预可以稳定经济。凯恩斯的理论首次将经济行为和个人激励的研究与广泛的总体变量和结构的研究明确区分开来。

基于他的理论,凯恩斯主张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税收,以刺激需求并使全球经济摆脱萧条。

随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被用来指这样一种概念,即通过政府的经济干预影响总需求,可以实现最佳的经济表现,并防止经济衰退。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这种干预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

主要收获

  •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使用积极的政府政策来管理总需求,以解决或预防经济衰退。
  •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是政府干预可以支持和加强经济。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了应对大萧条而发展了他的理论。
  • 他对之前的经济理论持高度批评态度,他称之为古典经济学。
  • 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推荐的用于管理经济和对抗失业的主要工具。

理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代表了一种看待支出、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新方式。此前,古典经济思想认为,就业和经济产出的周期性波动创造了利润机会,个人和企业家有动力去追求。通过这样做,他们将纠正经济中的不平衡。

根据凯恩斯对这种所谓的古典理论的看法,如果经济中的总需求下降,由此导致的生产和就业疲软将导致价格和工资下降。较低的通货膨胀和工资水平将促使雇主进行资本投资并雇用更多的人,从而刺激就业并恢复经济增长。[1]

然而,凯恩斯认为,大萧条的深度和持续性严重考验了这一假设。[1]

在他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和其他作品中,凯恩斯反对古典理论的这一构建,他断言,在经济衰退期间,商业悲观情绪和市场经济的某些特征会加剧经济疲软,并导致总需求比已经下降的程度进一步下降。[1]

例如,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反驳了一些经济学家持有的这样一种观点,即降低工资可以恢复充分就业,因为劳动需求曲线像任何其他正常需求曲线一样向下倾斜。[1]

同样,糟糕的商业状况可能会导致公司减少资本投资,而不是利用较低的价格投资于新工厂和设备。这也将起到减少总体支出和就业的作用。[2]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大萧条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时被称为“萧条经济学”,因为凯恩斯的《通论》是在一个深度萧条时期写成的——不仅在他的祖国英国,而且在全世界。

这本著名的 1936 年的书受到了凯恩斯对大萧条期间发生的事件的理解的影响,凯恩斯认为这些事件无法用古典经济理论来解释,正如他在书中描述的那样。

其他经济学家曾辩称,在经济普遍下滑之后,企业和投资者利用较低的投入价格追求自身利益,会将产出和价格恢复到均衡状态,除非另有阻止。凯恩斯认为,大萧条似乎与这一理论相悖。

在此期间,产出很低,失业率仍然很高。大萧条启发凯恩斯以不同的方式思考经济的本质。从这些理论中,他建立了现实世界的应用,这些应用可能对处于经济危机的社会产生影响。

凯恩斯拒绝了经济将恢复到自然均衡状态的观点。相反,他认为,一旦经济衰退开始,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它在企业和投资者中产生的恐惧和悲观情绪往往会变成自我实现的,并可能导致经济活动和失业的持续低迷时期。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凯恩斯主张采取反周期财政政策,即在经济困难时期,政府应承担赤字支出,以弥补投资下降并刺激消费者支出,从而稳定总需求。[2]

凯恩斯对当时的英国政府持高度批评态度。[3] 政府大幅增加了福利支出并提高了税收,以平衡国家账目。凯恩斯说,这不会鼓励人们花钱,从而使经济无法受到刺激,也无法复苏并恢复到成功的状态。

凯恩斯还批评了过度储蓄的观点,除非是为了特定目的,例如退休或教育。他认为这对经济来说是危险的,因为更多的钱停滞不前意味着更少的钱在经济中刺激增长。[4] 这种观点与凯恩斯的另一项旨在防止深度经济萧条的理论有关。

许多经济学家批评了凯恩斯的方法。他们认为,对经济激励做出反应的企业往往会将经济恢复到均衡状态,除非政府通过干预价格和工资来阻止它们这样做,并使市场看起来像是自我调节的。

另一方面,凯恩斯在世界陷入长期深度经济萧条时期写作,他对市场的自然均衡并不那么乐观。他认为,在创造强劲的经济方面,政府比市场力量更有优势。

注意:凯恩斯建议政府增加支出并削减税收,这将增加经济中的消费者需求。反过来,这将导致整体经济活动增加和失业率降低。[2]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财政政策

由凯恩斯的学生理查德·卡恩提出的乘数效应是凯恩斯主义反周期财政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根据凯恩斯的财政刺激理论,政府支出的注入最终会导致商业活动的增加,甚至更多的支出。该理论认为,支出会提高总产出并产生更多收入。如果工人愿意花费他们的额外收入,那么由此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甚至可能大于最初的刺激金额。[5]

凯恩斯主义乘数的幅度与边际消费倾向直接相关。消费者的支出成为企业的收入,然后企业将其用于设备、工人工资、能源、材料、购买的服务、税收和投资者回报。工人的收入可以随后被花费,并且循环继续。

凯恩斯和他的追随者认为,个人应该减少储蓄并增加支出,提高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凯恩斯的财政刺激理论在学术经济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数十年。然而,最终,包括米尔顿·弗里德曼和默里·罗斯巴德在内的其他经济学家表明,凯恩斯模型错误地描述了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6] 许多经济学家仍然依赖乘数生成的模型,尽管大多数人承认财政刺激远不如最初的乘数模型所暗示的有效。

通常与凯恩斯理论相关的财政乘数是经济学中的两个广泛乘数之一。另一个乘数被称为货币乘数。该乘数指的是由部分准备金银行系统产生的货币创造过程。[7] 货币乘数不如其凯恩斯主义财政对应物那么有争议。

注意:根据乘数效应,财政刺激中花费的每一美元最终会创造超过一美元的增长。这似乎是政府经济学家的一次政变,他们现在可以为全国范围内政治上受欢迎的支出项目提供理由。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货币政策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侧重于对衰退时期的需求侧解决方案。政府对经济过程的干预是凯恩斯主义武器库中对抗失业、就业不足和低经济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强调常常使凯恩斯主义理论家与那些主张政府对市场有限参与的人发生冲突。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工资和就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较慢,需要政府干预才能保持正常运转。此外,他们认为,价格反应不快,只有在进行货币政策干预时才会逐渐变化,从而产生了一个被称为货币主义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分支。[8]

如果价格变化缓慢,这使得可以将货币供应量用作工具,并通过改变利率来鼓励借贷。降低利率是政府可以有意义地干预经济体系的一种方式,从而鼓励消费和投资支出。[8]

降息引发的短期需求增长可以重振经济体系,并恢复就业和服务需求。新的经济活动随后会促进持续增长和就业。[2]

凯恩斯主义理论家认为,如果没有干预,这个周期就会中断,市场增长变得更加不稳定,并且容易出现过度波动。保持低利率是一种通过鼓励企业和个人借更多钱来刺激经济周期的尝试。然后,他们花费他们借来的钱。这种新的支出刺激了经济。然而,降低利率并不总是直接导致经济改善。

货币主义经济学家专注于管理货币供应量和降低利率,以此作为解决经济困境的方案,但他们通常试图避免零下限问题。随着利率接近零,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变得不那么有效,因为它降低了投资的动力,而不是简单地将资金以现金或短期国债等接近现金的替代品的形式持有。[9]

如果利率操纵不能刺激投资,那么它可能不再足以产生新的经济活动,并且产生经济复苏的尝试可能会完全停滞。这是一种流动性陷阱。

当降低利率未能产生结果时,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必须采用其他策略,主要是财政政策。其他干预主义政策包括直接控制劳动力供应、改变税率以间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改变货币政策或控制商品和服务供应,直到就业和需求恢复。[2]

重要提示:凯恩斯主义理论家认为,经济体不会很快稳定下来,需要积极的干预来促进经济中的短期需求。[8]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 2007-08 年金融危机

为了应对 2007-2008 年的经济大衰退和金融危机,国会和行政部门采取了几项措施,这些措施借鉴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联邦政府救助了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和汽车制造商在内的多个行业的负债累累的公司。

它还将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家主要的市场制造者和抵押贷款和住房贷款担保人置于托管之下。

2009 年,奥巴马总统签署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这是一项 8310 亿美元的政府刺激计划,旨在挽救现有工作岗位并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它包括为家庭减税、信贷和失业救济金;它还指定了医疗保健、基础设施和教育的支出。

这些刺激措施和联邦干预措施帮助美国经济复苏,防止了经济大衰退演变成另一次全面的萧条。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谁?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1883–1946) 是一位英国经济学家,最著名的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以及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曾在英国最精英的学校之一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并于 1905 年获得数学学士学位。[3] 他擅长数学,但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经济学培训。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有何不同?

根据凯恩斯的说法,古典经济学认为,就业和经济产出的波动创造了利润机会,个人和企业家有动力去追求,最终纠正经济中的不平衡。[4]

相比之下,凯恩斯认为,在经济衰退期间,商业悲观情绪和市场经济的某些特征会加剧经济疲软,并导致总需求进一步下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在如此困难的时期,政府应承担赤字支出,以弥补投资下降并刺激消费者支出,从而稳定总需求。[2]

什么是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是一种宏观经济理论,指出政府可以通过确定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来促进经济稳定。货币主义与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密切相关,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强调使用货币政策而不是财政政策来管理总需求,这与大多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的理论形成对比。[8]

底线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 20 世纪 30 年代具有革命性意义,并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二战后 20 世纪中叶的经济。他的理论在 20 世纪 70 年代受到攻击,在 21 世纪 2000 年代卷土重来,并且至今仍在争论中。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识到政府在刺激总需求方面的作用。例如,联邦支出和减税使人们的口袋里有更多的钱,这可以刺激需求和投资。

与自由市场经济学家不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欢迎在经济衰退时期进行有限的政府干预和刺激。

参考文献

[1] John Maynard Keynes.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Chapter 2. Macmillan, 1936.

[2]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hat Is Keynesian Economics?

[3] The Library of Economics and Liberty. "John Maynard Keynes."

[4] Saylor Academy. "Keynes and Classical Economics."

[5] Harvard Library, Office for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Unpacking the Multiplier: Making Sense of Recent Assessments of Fiscal Stimulus Policy,” Page 821.

[6] Mises Institute. “Dissent on Keynes,” Pages 131–147 and 171–198.

[7] Rice University via Pressbooks.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27.4 How Banks Create Money."

[8]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hat Is Monetarism?"

[9] Scholars at Harvard. "Dealing with Monetary Paralysis at the Zero Bound," Pages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