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比较优势

什么是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经济体以低于其贸易伙伴的机会成本生产特定商品或服务的能力。比较优势被用来解释为什么公司、国家或个人可以从贸易中获益。

在国际贸易的背景下,比较优势指的是一个国家能够比其他国家更便宜或更容易生产的产品。然而,一些当代经济学家认为,仅仅关注比较优势可能会导致一个国家资源的剥削和耗尽。

比较优势法则通常归功于英国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及其 1817 年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和税收原理》一书,尽管很可能是李嘉图的导师詹姆斯·穆勒提出了这一分析。[1]

要点

  •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经济体以低于其贸易伙伴的机会成本生产特定商品或服务的能力。
  • 比较优势理论引入了机会成本作为分析因素,用于在不同的生产选择之间进行选择。
  • 比较优势表明,各国将彼此进行贸易,出口它们具有相对优势的商品。
  • 仅仅关注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也存在缺点,这可能会剥削该国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
  • 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特定商品方面无可争议的优越性。

理解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经济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所有参与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从合作和自愿贸易中互惠互利的论点的基本原则。它也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原则。

理解比较优势的关键是对机会成本的深刻理解。简而言之,机会成本是指某人在选择特定选项而不是另一个选项时失去的潜在利益。

在比较优势的情况下,一家公司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已经放弃的潜在利益)低于另一家公司。机会成本较低的公司,因此损失的最小潜在利益,拥有这种优势。

另一种思考比较优势的方式是将其视为权衡取舍后的最佳选择。如果你正在比较两个不同的选项,每个选项都有一个权衡(一些好处和一些缺点),那么总体方案最好的那个就具有比较优势。

人们通过工资来了解他们的比较优势。这驱使人们从事他们相对更擅长的工作。如果一位熟练的数学家作为工程师比作为教师赚更多的钱,那么当他们从事工程工作时,他们和所有与他们进行贸易的人都会变得更好。

机会成本的更大差距可以通过更有效地组织劳动力来提高价值生产水平。人们及其技能的多样性越大,通过比较优势进行有益贸易的机会就越大。

比较优势的例子

举例来说,考虑一下像迈克尔·乔丹这样的著名运动员。作为一位著名的篮球和棒球明星,迈克尔·乔丹是一位杰出的运动员,他的身体能力超过了大多数其他人。迈克尔·乔丹很可能能够快速地粉刷他的房子,这归功于他的能力以及他令人印象深刻的身高。

假设,迈克尔·乔丹可以在八小时内粉刷他的房子。然而,在同样的八小时内,他也可以参加电视广告的拍摄,这将为他赚取 50,000 美元。相比之下,乔丹的邻居乔可以在 10 小时内粉刷乔丹的房子。在同一时间内,他也可以在一家快餐店工作并赚取 100 美元。

在这个例子中,乔作为一名房屋油漆工具有比较优势,因为他的机会成本较低,尽管迈克尔·乔丹可以更快更好的粉刷房子。最好的交易是迈克尔·乔丹拍摄电视广告并支付乔来粉刷他的房子。只要迈克尔·乔丹赚到预期的 50,000 美元,而乔赚到超过 100 美元,这笔交易就是赢家。由于他们的技能多样性,迈克尔·乔丹和乔可能会发现这是对他们互惠互利的最佳安排。

比较优势 vs. 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形成对比。绝对优势是指生产比其他人更多或更好的商品和服务的能力。比较优势是指以较低的机会成本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不一定是以更大的数量或质量。

为了看到差异,考虑一位律师和他们的秘书。律师比秘书更擅长提供法律服务,而且也是更快的打字员和组织者。在这种情况下,律师在提供法律服务和秘书工作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

然而,他们受益于贸易,这要归功于他们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假设律师每小时提供 175 美元的法律服务,每小时提供 25 美元的秘书服务。秘书每小时可以提供 0 美元的法律服务和 20 美元的秘书服务。在这里,机会成本的作用至关重要。

为了从秘书工作中获得 25 美元的收入,律师必须因为不从事法律工作而损失 175 美元的收入。他们的秘书工作的机会成本很高。他们最好提供一小时的法律服务,并聘请秘书进行打字和组织。秘书为律师打字和组织工作要好得多;这样做的机会成本很低。这就是他们的比较优势所在。

重要提示: 比较优势是一个关键的洞察力,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中都具有绝对优势,贸易仍然会发生。

比较优势 vs. 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指公司、经济体、国家或个人向消费者提供比其竞争对手更强价值的能力。它与比较优势相似,但又有所不同。

为了在同一领域或区域内获得相对于其他人的竞争优势,至少需要完成以下三件事之一:公司应该是其商品或服务的低成本提供商,它应该提供比其竞争对手更优质的商品或服务,或者它应该专注于消费者群体中的特定细分市场。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大卫·李嘉图著名地展示了英格兰和葡萄牙如何通过根据其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和贸易而受益。在这种情况下,葡萄牙能够以低成本酿造葡萄酒,而英格兰能够廉价地制造布料。李嘉图预测,每个国家最终都会认识到这些事实,并停止尝试生产生产成本更高的产品。

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英格兰停止生产葡萄酒,而葡萄牙停止制造布料。两国都认为,停止在家生产这些商品的努力,而是彼此进行贸易以获取这些商品,对它们有利。

注意: 比较优势与自由贸易密切相关,自由贸易被视为有益的,而关税则与受限制的贸易和零和博弈密切相关。

一个当代的例子:中国与美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廉价劳动力。中国工人以低得多的机会成本生产简单的消费品。美国的比较优势在于专业化的、资本密集型劳动力。美国工人以较低的机会成本生产复杂的商品或投资机会。沿着这些路线进行专业化和贸易对双方都有利。

比较优势理论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保护主义通常是不成功的。这种分析方法的拥护者认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国家已经努力寻找具有比较优势的合作伙伴。

如果一个国家退出国际贸易协定并征收关税,它可能会以新工作和产业的形式产生当地利益。然而,这不是解决贸易问题的长期解决方案。最终,该国将相对于其邻国处于劣势,这些国家已经能够以较低的机会成本更好地生产这些商品。

注意: 对比较优势的经典理解没有考虑到过度专业化带来的一些缺点。例如,一个专注于经济作物并依赖世界市场获取食物的农业国家,可能会发现自己容易受到全球价格冲击的影响。

对比较优势的批评

为什么世界各国之间没有开放的贸易?当存在自由贸易时,为什么一些国家仍然贫穷,而以牺牲其他国家为代价?也许比较优势并没有像建议的那样发挥作用。可能有很多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发生,但最具影响力的是经济学家所说的寻租行为。当一个团体组织起来并游说政府以保护其利益时,就会发生寻租行为。

例如,假设美国鞋类生产商理解并同意自由贸易的论点,但他们也知道,他们的狭隘利益将受到更便宜的外国鞋类的负面影响。即使劳动力通过从制造鞋子转向制造计算机而最具生产力,但鞋类行业的任何人都不会想失去工作或看到利润在短期内下降。

这种愿望导致制鞋商游说,例如,为他们的产品提供特殊的税收减免,或对外国鞋类征收额外的关税(甚至完全禁止)。拯救美国就业机会和保护一项历史悠久的美国工艺的呼吁比比皆是,即使从长远来看,通过这种保护主义策略,美国劳动力将相对降低生产力,而美国消费者将相对变得更穷。

比较优势的优缺点

在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法则经常被用来证明全球化的合理性,因为各国可以通过仅生产它们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并将这些商品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来获得更高的物质成果。中国和韩国等国家通过将其经济专业化于某些以出口为导向的产业(它们在这些产业中具有比较优势)而取得了重大的生产力提升。

遵循比较优势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因为它只关注那些可以更便宜地完成的任务或产品。那些更昂贵或更耗时的产品可以从其他地方购买。反过来,这将提高公司或国家的整体利润率,因为与效率较低的生产相关的成本将被消除。

另一方面,过度专业化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虽然自由贸易允许发达国家获得廉价的工业劳动力,但由于对当地劳动力的剥削,它也具有很高的人力成本。

通过将制造业外包到劳工法不那么严格的国家,公司可以从童工和在其本国非法的强制性就业行为中获益。

同样,一个只专注于某些出口作物的农业国家可能会发现自己遭受土壤耗竭和自然资源破坏,以及对土著人民的伤害。此外,过度专业化也存在战略劣势,因为该国家会发现自己依赖于全球食品价格。[2]

比较优势的优缺点

优点

  • 更高的效率
  • 提高利润率
  • 减少对政府保护主义的需求

缺点

  • 发展中国家可能处于相对劣势
  • 可能促进其他地方不公平或恶劣的工作条件
  • 可能导致资源枯竭
  • 过度专业化的风险
  • 可能激励寻租行为

  • 更高的效率

  • 提高利润率
  • 减少对政府保护主义的需求

  • 发展中国家可能处于相对劣势

  • 可能促进其他地方不公平或恶劣的工作条件
  • 可能导致资源枯竭
  • 过度专业化的风险
  • 可能激励寻租行为

谁发展了比较优势法则?

比较优势法则通常归功于大卫·李嘉图,他在 1817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和税收原理》中描述了该理论。然而,比较优势的思想可能起源于李嘉图的导师和编辑詹姆斯·穆勒,他也撰写了关于该主题的文章。[3]

如何计算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通常以机会成本来衡量,即可以用相同的资源生产的替代商品的价值。然后将其与另一个经济行为者生产相同商品的机会成本进行比较。例如,如果 A 工厂可以用生产 500 条腰带所需的相同资源生产 100 双鞋,那么每双鞋的机会成本为 5 条腰带。如果竞争对手 B 工厂可以用生产一双鞋所需的资源生产三条腰带,那么 A 工厂在生产腰带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 B 工厂在生产鞋子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一个例子是什么?

对于高层管理人员来说,经常会出现一个有趣的比较优势的例子,他们可能会考虑聘请一位助理来回复他们的电子邮件并执行某些秘书职能。这位高管甚至可能比他们的助理更擅长执行这些职责——但他们花在做秘书工作上的时间可以通过做高管工作来更有效地利用。同样,即使助理的秘书工作很平庸,他们也可能更不适合做高管工作。如果他们专注于自己的比较优势,他们最终会更有效率。

底线

比较优势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古典经济学中,这个想法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国家和企业可以通过贸易和交换获得比他们单独生产更大的集体利益。然而,当代经济学家也指出,这些收益可能是片面的,或者导致对弱势群体的剥削。

References

[1] Thweatt, William O. "James Mill and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8, no. 2. 1976, pp. 207-234.

[2]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4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on the Environment."

[3] Thweatt, William O. "James Mill and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8, no. 2. 1976, pp. 207-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