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量化交易员带你入门:如何如何划分交易风格?

在投资和交易领域,大家经常会听到形形色色的“风格”说法:有人主打“买入并持有(Buy & Hold)”,有人天天做高频(High Frequency Trading),有人追求趋势(Trend Following),也有人专门抄底(Contrarian)…… 不同风格的背后逻辑、交易频率、风险特征都相当不同。

下面,我想分享一份更为详细的“交易风格”分类,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或他人的交易方式,尤其是其潜在的风险和回报特征。

一、静态 vs. 动态

1. 静态策略(Static)

  • 定义:买入后几乎不动,收益和风险主要来自所持有的资产本身。
  • 常见形式
  • Buy & Hold:简单地买入股票或ETF,之后不再做任何买卖。
  • 固定比例再平衡:如果某个标的大涨、另一个下跌,就会卖出部分涨多的,买入跌多的,确保两个资产保持既定比例。
  • 风险平价(Risk Parity):不仅维持市值平衡,还要根据资产的近期波动率或标准差等,令其在风险贡献上也保持平衡。

例如,如果你买了苹果和微软两只股票,最初想各占一半市值。后来苹果股价翻倍、微软价格腰斩,再平衡就意味着卖掉部分苹果、买进微软,使得两者的市值再度对半。

概念:风险(Risk)

风险是个多层含义的词,这里主要用“最近一段时间的价格波动率”做简单估计。这种估计忽略了极端事件和“模型之外”的意外变化。它可以帮助我们量化近期市场的日常波动,但无法保证捕捉到“未知的未知”。

2. 动态策略(Dynamic)

  • 定义:更主动地买入和卖出,期望在市场行情变化中获得额外收益。
  • 特征
  • 需要明确的交易规则或个人判断;
  • 收益(或亏损)来自于资产“买入价”和“卖出价”之间的差异,以及持有期间的市场表现;
  • 可能会遭遇更多的交易成本和执行难度。

动态策略在市场波动中寻找机会,但必须处理更复杂的风控和成本问题。对于一些投资者而言,静态与动态可能也只是程度上的不同,再平衡在高频率下就显得有点“动态”的味道了。

二、不可忽视的偏度(Skew)

在上一些文章中,我多次提到“偏度”,这里再强调一下:除了“收益”和“波动”外,你的策略还可能出现正偏度负偏度

  • 正偏度(Positive skew):经常出现小亏,偶尔捕捉到一次巨额收益;就像“买保险”,你每期付保费,但当真正的事故发生时,能一次性赚大钱。
  • 负偏度(Negative skew):多数时候小赚,偶尔一次大亏。平时看起来很“稳”,但只要一次极端事件就可能损失惨重。
  • 这和“买卖保险”十分相似:卖保险的人通常日进斗金,但偶尔遭遇一次天灾就血本无归。

引用: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交易策略几乎每天都在赚点小钱,但偶尔会来一次大崩盘,那么它很可能是“负偏度”结构。


三、交易速度:从超慢到高频

1. 超慢型(持有期:数月~数年)

  • 特点:几乎像“买入并持有”,动态交易带来的“超额收益”非常有限。
  • 劣势:交易频率太低导致独立下注次数少,理论上很难显著提高夏普比率。
  • 适用场景:当交易成本很高或市场流动性不足时,与其做低频的动态策略,不如直接做长期投资。

引用:主动管理法则(Law of Active Management)告诉我们:交易次数越多,理论上可获得的风险调整后收益越高(当然要考虑成本)。如果你一年只交易一次,很难积累足够多的“独立下注”。

2. 中频(持有期:数小时~数月)

  • 特点:最常见的量化或半自动交易区间,如日线上的趋势、均值回归、相对价值等。
  • 优势:交易频率较高,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市场波动,也较容易在回测中验证策略的可行性。
  • 局限:需要准确估算交易成本,做市商佣金、滑点等对收益影响较大。

此类策略更适合普通投资者或中小型资金,不必具备昂贵的硬件或复杂的高频通道。

3. 高频及超高频(持有期:日内~毫秒级)

  • 特点:短时间内大量交易,理想情况下可以获得很高的夏普比率;
  • 门槛:需要专业化的执行算法、硬件(同机房托管等),交易成本也相对更高;
  • 风险:技术故障、极端行情可能瞬间吞噬此前积累的小额利润。

四、技术面 vs. 基本面

  • 技术面(Technical):只基于价格、成交量等可量化交易数据;
  • 基本面(Fundamental):考察宏观经济(GDP、通胀等)或公司财务数据(市盈率、债务结构等)来做决策。
  • 混合:两者兼用,增加分析维度。

技术面系统更易实现;但在一些领域,引入基本面能带来显著收益提升。不过,这也意味着更高的数据获取和处理成本。


五、组合规模:单一品种 or 多品种

  • 单一品种:专注度高,交易者可以深入研究某个市场。但一旦出问题,缺乏分散化保护。
  • 多品种:在多个市场或资产同时配置,若这些资产的相关性不高,就能提高组合整体的夏普比率。
  • 分散化:理论上,你把资金分散到多个不相关的标的上,可以显著降低组合波动、提升风险调整后收益。

引用:组合中包含股票、债券、商品、外汇等多种资产,会比只做一类资产风险更可控。当然,小资金账户会面临保证金和手续费等限制,不一定能有效分散。


六、杠杆:增益放大器,亦或潜在灾难?

杠杆(Leverage) 可以帮助你放大收益,但也可能放大亏损。
- 适用场景:当某类资产波动率和回报率都偏低时,通过杠杆才能达到目标收益;
- 危险根源:市场一旦出现极端行情,杠杆倍数越高,需要追加保证金或被强制平仓的风险就越大;
- 注意:尤其是负偏度策略结合杠杆,常常在“风平浪静”时不断累积小利,一旦遇到重大变故,就可能暴雷。

比如你觉得希腊政府发行的4年和5年期债券高度相关,就做相对价值交易:买4年、空5年。但一旦市场结构改变,这两个债券价格出现极端分化——在高杠杆下你可能瞬间亏损惨重。


七、顺势 vs. 逆势:你是哪一派?

  • 逆势(Contrarian):喜欢“买跌”或抄底,基于均值回归或相对价值逻辑。
  • 收益结构:多是小幅盈利,但也可能偶尔一次出现巨大亏损(负偏度)。
  • 顺势(Trend Following):在上涨时加仓、下跌时止损。
  • 收益结构:大多数时候小亏多次,偶尔抓住一次大行情获得高额回报(正偏度)。

引用:当市场上大部分人都在做同一个顺势或逆势策略,我们称之为“拥挤交易(Crowded trades)”。一旦市场出现剧烈反向波动,踩踏会被放大,比如LTCM在1998年的崩盘、2007年的“量化动荡”事件等。


总结 & 建议

  1. 静态 vs. 动态:从“买入并持有”到频繁买卖,不同策略带来的收益与风险截然不同。
  2. 别忽略偏度:正偏度更像买保险,负偏度更像卖保险;两者都能赚钱,关键在于你能否承受风险集中爆发。
  3. 交易速度:越频繁的交易需要越严格的成本控制和技术支撑,低频则面临独立下注次数不足、收益不易提升的问题。
  4. 数据来源:只看价格容易上手,引入宏观或公司基本面数据则可能提高策略稳健性,但也更复杂。
  5. 组合规模:分散化有助于提高夏普比率,但要兼顾资金规模、管理精力、市场容量等。
  6. 杠杆:并非一无是处,而是需要懂得如何控制和应对突发市场变动。尤其要谨慎对待那些看似稳定、实则暗藏负偏度的策略。
  7. 顺势 vs. 逆势:了解自己是想“扛刀接飞刀”,还是“顺风扬帆”;面对同质化“拥挤交易”要格外小心。

引用:这份分类并非互斥,你可以同时做多品种、在中频区间利用技术指标,还结合一点基本面逻辑;也可以在同一策略中兼顾“静态”部分与“动态”部分。关键是明白自己的策略属于哪种风险、哪种收益结构,并为潜在的极端情形做好心理与资金上的准备。

关于LLMQuant

LLMQuant是由一群来自世界顶尖高校和量化金融从业人员组成的前沿社区,致力于探索人工智能(AI)与量化(Quant)领域的无限可能。我们的团队成员来自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北京大学、中科大等世界知名高校,外部顾问来自Microsoft、HSBC、Citadel、Man Group、Citi、Jump Trading、国内顶尖私募等一流企业。